|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
盐城市基督教堂简介信息
简介信息: 盐城市位于苏北平原,黄海之滨,在这富饶的湿地之都,盐城教会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闪闪发光。清朝宣统二年(1910)美国传教士白秀生(H.W.White)夫妇受美南长老会的差遣,带领戴世荣、李锡登、刘桂荣等人从徐州来到盐阜地区开荒布道。
1920年前,差会起初以租用(后来买下)亮月街的民房聚会,后来又购置盐城北大街堂子巷(现解放北路93号地段)一块地,正式建造聚会用的教堂,这座教堂虽小,却是盐阜大地上的第一座教堂,这座小教堂就是盐城教堂的前身。从前在亮月街买的聚会用的民房后来电改作“圣道书院”当时由美国的范小姐任教;另外,差会还购买下一处旧庵堂(也在亮月街),有六大间加十小间,改后大部用作西国人住宅,1925年前,由戴世荣在盐城堂任传道,后来差会差遣华北神学院毕业生陈桂芬(男)来盐城传道,1930年美国人乔汉儒(Bridgeman)来盐城协助白秀生夫妇的教会事工,并在盐城郊区一带植堂布道。1931年,陈桂芬长老离盐往如皋传道;间隔不久,1932年韩国传教士韩晨钟受差会的差遣来盐城堂传道(约三年左右),后韩国汉城教会调其回国离盐;1937年“7.7”事变,由于日寇轰炸,当时的传道人戴乃香长老就把教会迁到“福音医院”聚会。由于日军对教会的不断骚扰和威胁,此时广大信徒从城里搬到乡下分散居住。所以,教堂聚会人数不断减少,甚至时断时续。七七事变后白秀生牧师也就从盐城到江西九江去继续他的传道事工。而乔汉儒牧师继续留守在盐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即1948年才从上海回到美国,1978年乔牧师在自己的家中病逝。 解放前吴建华同工和张全献同工已分别从华北神学院毕业,来到盐城地区协助外籍传教士做教会牧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会实现了自治、自养、自传的目标,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中国教会摆脱了和外国差会的控制。但由于当时恰逢自然灾害和大跃进运动,整个中国的教会自养较薄弱,迫于生活的压力,绝大部分传道人都到工厂和学校去任职工作。
文革后,国家开始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教堂重新开门,但人们对信仰仍心有余悸,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落实宗教政策后,人们才重新开始进入教堂,但聚会人数几十人。聚会仍在北街教堂里举行。1986年因街道拓宽,教堂土地被征用,市政府落实政策,在黄海西路14号北侧重新建造教堂,即今天我们所在的这座教堂。 教堂建好后由于教牧人员长期缺乏,加上一堂两用,时常发生矛盾。在教堂管理上曾经较为混乱,致使人心涣散,内部矛盾重重。教堂建筑破旧不堪,整体形象不佳,严重影响了教会庄严神圣的形象。教会成了全省有名的问题教会。感谢市民宗局领导和市两会的牧长在非常时期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对原教堂管理组进行了改选。新一届堂委会产生后立即对老教堂进行维修装潢。号召广大弟兄姐妹积极奉献,对教堂进行全面装修,广大弟兄姐妹显出前所未有的热心和爱心,在维修期间做义工达到几千人次,不畏高温酷暑,用了近一百天的时间整个工程全部结束.我们相信神的恩典是够我们用的,超过我们所想所求,而且是丰富有余的。
维修结束后,教堂对所有信徒进行登记注册,目前本堂正式信徒已达到2000多人。所有信徒个人档案实行了电子化管理。我们还将教堂所有资产进行电子化登记,做到有案可查。 教堂工作百废待举,信徒人数的不断加增,礼拜天楼上楼下济济一堂,同时每个主日举行三次聚会。我们期望在未来的几年中能建造一座可容纳三至五千人的现代化教堂。这当然离不开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各届朋友对我们的支持,离不开广大弟兄姐妹的代祷和奉献。
二○○六年十月一日,盐城市基督教会在装修一新的教堂内成功举办了复堂二十周年庆典。邀请了省三自主席安信义牧师主领,市宗教局、市两会领导及各县、区教会的负责同工参加。次日本堂陈德宏同工被按立为牧师。这无疑对我堂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是次庆典,对我堂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将是我堂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我们开始新一轮腾飞的起跑线。盐城教堂的未来,我们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因为我们有几十年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有着各界朋友的厚爱与期望,我们完全有信心把教会办得更好!我们将进一步牢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教训,努力将盐城教堂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硬件设施完善、理念先进的市级基督教堂。我们也将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出应有的贡献。
回首盐城教堂的昨天,我们感慨万千;正视盐城教堂的今天,我们豪情满怀;展望盐城教堂的明天,我们信心倍增。我们绝不辜负上帝的恩典、弟兄姐妹的深情期待。我们一定会在恩主的眷顾和带领下,昂首阔步,续写新篇,让盐城教堂蓬勃发展,更加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