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253|回复: 0

[圣经11真理篇] 福音派运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 07: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
福音派                  



                                                      
《灵修神学发展史》第六章 福音派运动



  宗教改革带起几个民众运动,有:敬虔运动,清教徒运动,循道运动,和福音派运动。你或许会问圣公会又如何呢?我们就从历史的角度谈谈圣公会灵修运动的兴起及没落。不俏圣公会的人认为她持妥协的信仰,因为从十六世纪起英国教会直接受英国皇室的控制,就是今天圣公会的主教亦直接由英国首相代表皇室委任。

  但圣公会的灵修有一特质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即公祷书(Book of CommonPrayer)的敬虔。英国国会在一五四九年很快通过此书,而此公祷书从筹划到印刷仅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英国大主教克蓝麦(ThomasCranmer)要求每间教会在崇拜时使用此书。英国圣公会的灵修即在于这本公祷书,其对教会的影响力至今还能看到。公祷书非常重视认罪和在神面前痛悔,亦强调神的护理和神对人生活的细节及责任的指示。公祷书出版后,多次修订,增加了人在神面前时代性的责任。公祷书维护了圣公会的灵修生活,它为教会的崇拜提供了灵修最低要求的保证。各地住堂牧师可能道德败坏,但教会不会因此崩溃,因有公祷书的支持,为教会提供崇拜的架构。虽然圣公会的历史多次不振,然而公祷书却一枝独秀。



  福音派运动之由来及其主要人物


  这一章的重点是圣公会内部的复兴运动,即十八世纪末兴起的福音派运动。此运动有三个重要人物,即怀特飞(GeorgeWhitefield ),威伯富士(WilliamWilberforce)和沉美恩(CharlesSimeon )。首先我们来谈谈导致此运动的因素何在。第一个因素是十八世纪初,市面上有很多的灵修著作,其实从十七世纪开始已是如此。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司古哥(HenryScougal)在一六六七年所出版的《人灵魂里的神的生命》( TheLifeofGodintheSoulofMan),和十八世纪初杜德瑞基(PhilipDoddridge)写的《灵魂的上升和进展》:还有以撒华滋写的圣诗,亦影响了查理卫斯理(CharlesWeslcy)所写的圣诗。这些著作维持了人对灵修的看重。

  十八世纪后期,福音派的运动不单是时尚,亦是一新的传统。时尚在于:一、他们举办大型的露天聚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怀特飞是首先开始这种大型聚会的人。二、人关注灵魂得救。此运动超越了圣公会的教会架构。由于不肯假设受过婴儿洗礼的都是基督徒,引起圣公会领袖的不满。
  十八世纪中,牛津大学开除六个学生,理由是他们花太多时间祈祷。怀特飞写了一封信给牛津大学校长,信中说:「既然校方介意这些学生祈祷过多,为何不介意其他学生常说咒骂的话呢?」可见那时福音派人士受人排斥。

  至于福音派运动的传统之根源,则来自英国的清教徒运动,和欧洲大陆的敬虔运动。


  怀特飞:循理运动创始人,慷慨让贤


  很多人以为约翰卫斯理是循理运动的创始人,其实不然,真正的创始人应该是怀特飞。他不单是循理会的创始人,亦是第一位福音派人士。怀特飞之父为酒商,在苏格兰之格拉斯哥(Glasgow)经营一间旅馆,同时贩酒。他幼年丧父,年轻时生活失意、放荡。后来上了牛津大学,靠服侍富裕的学生赚钱缴学费。上大学后,开始追求过敬虔的生活。一年后与约翰和查理卫斯理二兄弟成立圣洁团契(Holy Club)。他原是一位出色的演员,曾考虑以此为专业;后来放弃这个念头,接受牧职,进入教会事奉。他与卫斯理二兄弟为好朋友,但才干比约翰卫斯理要强。

  有一年的暑期放假,他回到家乡格拉斯高,开始循理宗的第一次聚会。他被当地的信徒推举为领袖。随后他找了一批年轻的助手,帮助他推动循道主义(Methodism)。他帮助约翰卫斯理在英国布里斯托(Bristol)开始工作,又在伦敦及其他地区发展工作,建立教会,并让这些青年人负责继续各地的工作。

  一七三九年怀特飞首次到美国乔治亚州宣教。他离开英国不久,约翰卫斯理起来反抗他的权威,不理会他的指示,私自到了伦敦,并控制了怀特飞在当地建立的一间带头的教会。一年后,怀特飞返英,面对的是公开的反叛。为了基督的缘故,他不愿搞分裂,就不声不响地退出这个运动,让约翰卫斯理领导。从此怀特飞默默无声以终。他比任何传道人都慷慨,甘愿放弃事奉上的雄心大志,作了众宗派的仆人,以仆人的身分到各个宗派的各教会事奉。同时他亦开始在贵族人家展开工作,有一位贵族介绍他认识很多宫中的妇女,因此他晚年的事奉多半是在豪门富户的小客厅私下默默的进行,这为后起之秀威伯富士奠定了事奉的根基。


  威伯富士


  威伯富上来自英国一富户。他十三岁丧母后,被送到伦敦与亲戚同住。这对夫妇是循理会的会友,他们的敬虔在年轻的威伯富士心里留下极深的印象。但这对夫妇的儿女却认为他们对宗教过份狂热而感到忧心,于是把威伯富士送到剑桥大学念书。他在廿一岁完成学位,成为当时英国国去最年轻的议员:不久,他成了当时只有廿四岁的首相庇特(WilliamPitt)的好友。

  庇特希望威伯富士继承他为下一任首相。但威氏廿二岁时与剑桥的一位同学结伴到法国南部渡假时重生得救。而影响他的是司古哥的书《人灵魂里的神的生命》。回英后,神逐渐赐他二个异象为其一生事奉的目标。首先他以先知的身分写了一本书责备当代教会的自满。其次是废止黑奴制度。首相庇特为自由派,支持他废除奴隶制度:但他也警戒威氏说,他在宗教上慢慢狂热起来,竟写书谈何谓真正的基督徒,这么做的结果,是要放弃他的政治生涯。

  不顾一切的威胁和压力,威伯富士在一七八四年出版了这本书。出版商原来认为这是一本赔钱书,只印了五百本,岂知一年之内,这本书成为当时英国最畅销的书。


  克来彭派


  威氏有一亲戚桑顿(Thorntons)在伦敦近郊买了一块很大的产业。计划在此发展一群颇有影响力的基督徒政治家;这群人后来被称为克来彭派(ClaphamSect)。住在这里的有印度的总督,东印度公司的董事长,还有几位英国国会议员。晚上他们在一起祈祷,并筹划从事社会改革的策略,其中首要的是废除奴隶制度。一八○四年威氏在英国国会成功地通过废除奴隶制度的一条法案;又经过多番的努力,在他死后三天通过一条法案,就是在整个大英帝国废除奴隶制度。

  可惜只差三天,他没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一生努力的成果。

  这一群英国社会的基督徒领袖和思想家关注个人和社会的属灵状况,这在教会历史上可说是非常突出的。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有雄心大志。由于他们与印度总督和东印度公司的总裁的关系,于是决定差派宣教士到印度,名义上由总督委任东印度公司的牧师。这个消息令东印度公司的工作人员感到恐慌,因他们的生活不道德和私藏印度委,公司内有牧师对他们很不方便,故此竭力反对。

  但一八一○年第一批宣教士被差往印度。其中一位是廿岁的马丁(HenryMartyn)。他将未婚妻留在英国,独自赴印,在印度工作八年之久。他的日记是一部佳作,将内心挣扎和苦恼一并倒出。因其未婚妻不愿到印度与他一同宣道而与之解除婚约。马丁知识渊博,在剑桥时学了波斯文;他特别偏爱此语文,但学时却不知将来对他的事奉有何作用。岂知抵达加尔各答后,他的首项工作即将新约圣经译成印度最通行的一种语文,而此语文满了波斯语文,若不懂波斯文根本无法承担此重任。其后,他又将新约译成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八年之内他完成几项艰巨的工作。跟他一比较,我们的生活又如何呢?经常怠情。马丁为了更多学习阿拉伯文,起身前往现在的巴基斯坦和波斯。最后,因疲劳过度,死在东土耳其的边界。当时他只有廿九岁。

  一九八六年澳洲圣公会的大主教罗恩(MarcusLoane)在百般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重蹈马丁的脚踪,从加尔各答直到东土耳其。发现马丁的墓碑被阿拉伯人所毁,于是重修墓碑,以纪念马丁。马丁是受了白瑞勒(DavidBrainerd)所写的日记的影响。大主教罗恩又远赴美国东北部,重蹈白瑞勒的脚踪。白瑞勒的日记在一七六○年由爱德华滋出版。他廿九岁时在美国印第安人中去世。他和马丁的日记又影响了苏格兰的马钦芮(MurrayMeCheyne),大主教罗恩又到苏格兰重蹈马钦芮的脚踪。马钦芮卅岁时逝世。这就是奉献给神之人生命力的影响,他们虽然死了,仍旧说话,不断地启发人效法他们的榜样。

  克来彭派这个团体的梦想,是要在非洲为自由的奴隶建立一个基地。一七九○年和英国政府磋商,取得狮子山国(SierraLeone)这个地方。十年之久,他们自己掏腰包管理这个范围不小的地方,将一千多名自由的奴隶迁到那里居住。十九世纪初,他们说服英国政府接纳此地方为殖民地。凡是人能作到的,他们都尽力而为。

  一七九○年,有一天威伯富士到伦敦西部的捷得尔(Cheddar),同行的有一位女士哈拿摩尔(HannahMore)。他发现当地教会的腐败,又没有主日学。就对摩尔说,这是你的工作,开始主日学吧!十年内,摩尔女士在英国各地成立主日学,总共有十万个小朋友参加主日学。主日学运动就是这么开始的。今日英国一些在运动界颇有名气的足球俱乐部,当初开始时是主日学运动的一部分:他们打球前唱的诗歌,即十九世纪初主日学运动留下的遗迹。

  克来彭派这个团体是一群独特、突出、有影响力的基督徒,他们为英国作了不少社会改革的工作。我最近还开始研究这些人的第四代子孙。廿世纪初,特别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英国有一出名、世故的文学人士的圈子,名为布隆贝里圈(BloomsberyCircle),他们深受哲学家摩尔(G.E.Mooer)的影响,其中包括罗素,戏剧家卧尔夫(VirginiaWolf),文学家何思里(Hustly),和当时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几乎全是克来彭派的后代。然而这些人现在却完全没有信仰,他们以同性恋为潮流,以奸淫为艺术,完全违背当时的社会道德,带出我们现在所谓的性革命。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神没有孙子。克来彭派这个团体如此大的影响,在一世纪之内竟完全消失了。他们的子孙与他们完全相反,带来的是不道德的影响。



  沈美恩


  克来彭派这个团体某些成员在英国国会活跃时,其他住在剑桥的成员中有位沈美恩,是位深具影响力的人。他在完成神学教育后,被按立为圣公会的牧师。他本人受牛顿(JohnNewton)的影响不小。牛顿乃当时福音派的代表。

  沈美恩以贩卖奴隶起家,后来受一位亲戚的影响,悔改归主。按立牧职后,被派到剑桥工作。当时教会的牧师一般没有正式的训练,通常是第三或第四个儿子。因为一般来说,长子继承家庭的头衔和产业,次子和三子可能参军或加入东印度公司。家长无法再为其他的儿子安排工作,于是就把他们送到教会。他们虽然举止大方,有绅士风格,但却不知怎么讲道,这就是沈美恩的背景。他开始讲道的头七个年头,非常失望,遇见许多困难。从他开始传讲福音派的信息,教会的长老就把教堂的椅子锁住,不让会众坐着听道,他们只好站在走廊上听道。那些反对沈美恩所讲之道的人,向他投烂苹果和坏鸡蛋。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沈美恩深感他不适合再继续讲道,因为从来没有人教他怎样讲道,七年后他决定辞职。

  正在此时,附近一位仁慈的浸信会牧师,翻译了三本法国基督徒在十七世纪末写成的一本有关怎样讲道的巨作。沈美恩开心的读了这本书,这是平主首次有人教他怎么讲道。这个经历完全改变了他的事奉,结果他在同间教会继续讲了五十四年的道。在他过世前,坎特布里大主教常说:「不要问我有关我手下的牧师,因为英国每一位有影响的牧师都非正式的经过沈美恩的训练。」沈氏教导人他如何在软弱中学习,每逢星期五晚他都与学生在家聚集,谈论他在困难中学到的惨痛的教训。

  我最近出版了一部沈美恩讲道集,这是从二千四百篇讲章中挑选出一些特别论及福音派信仰的重要信息。沈氏出版了廿四集讲道集,他跟读者说,每天读一篇,七年便可读完。自从这套讲道集出版后,直至今日还没有完全再版过。

  沈美恩的经历给我们的教训,是人若忠于神的工作,在小事上对神忠心,才可以成就大事。沈氏讲道的一项基本原则,即以经解经。如果圣经某些地方要你持加尔文主义,另外一些地方要你持亚米念主义,那么你两者都要持守。要客观,要开放,看重圣经的教导,过于对支持你的人的期待。这种开放的态度,使他的讲道大有能力。


  哈拿摩尔女士


  前面我们提过另外一个对早期福音派运动影响很大的女性。既然华人教会妇女的参与很多,我们更当多了解哈拿摩尔这位姐妹。她的父母一共有五个女儿,父亲是个教师;其父母成功的培养五个女儿,每一位都受了上好的教育。哈拿曾经订过婚,但六年后未婚夫仍不想结婚,哈拿认为未婚夫既然不能下定决心,她只好决定自己的前途,于是决心像其他四位姐妹一样守独身。

  她对文学颇感兴趣,后来成为英国受教育最高的女性,与著名的文学家约翰生(Ssmuel Johnson),戏剧家加立克(David Garrick)为好友。摩尔女士是十八世纪末最出名的女性,她亦是当时英国思想家领导的心腹,亦是克来彭派的外围人物。

  十八世纪的女性能为神做什么呢?她可以写作。事实上,哈拿写了很多的灵修著作,出版数百万本的书;在一八一八年她已出版十九本书。她在世的最后廿年有很特别的事奉,她的读者从世界各地来拜访她,家中的客人川流不息。此外,她亦是威伯富士的好助手,鼓吹废除奴隶制度。一八一一年她写了一本很重要的书,阐明福音派的信仰,书名是《实际的敬虔》(PracticalPiety)。也许这正是你需要的生活指南。我希望各位女士都因哈拿摩尔的一生受到鼓励,将眼光放高一些,高过你目前的目标。哈拿走上这条路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贡献。让我们放开眼界,庄稼已熟,收割的时候已经到了。

  让我在此为十八世纪的历史作个简单的总结。在克来彭派这个团体的运动后,十九世纪有一连串的复兴运动。一八四四年基督青年会(YMCA)开始向青年人传福音,一八七0年成立青年会。慕迪(D.L.Moody)开始用新的布道方法传福音。芬尼(CharlesFinney)开始发展全市性的福音运动。而散基(IraSankey)首先把音乐带到布道会,散基写了不少大家熟悉的圣诗。这个时期亦开始有针对某些群体的传福音工作。十九世纪末,卜维廉(WilliamBooth)开始了救世军的工作,其事奉对象特别是穷人:其他亦有宣教工作,儿童工作,和学生福音工作,如牛津、剑桥的学生福音团契的运动。但这个世纪最重要的复兴运动,乃是在一八四九年开始,十八个月内整个英国都卷入此运动,后来导致一九○四年的大复兴。

  在这段时期内,企业家的模式慢慢发展,基督徒要为神做大企业家。人亦开始发展一些技术。第一位醒觉要为神做大企业家的是芬尼,他把一些方法引进复兴运动,如在讲道末了的呼召,或是用以跟进的决志卡。现在这些已成蓄意的技巧,乃是从那时逐渐演变到今天所沿用的型式。

  从整个课程来看基督徒的属灵观,在某个阶段,某个记号是非常真实的。但到了另一个阶段,这个记号已经腐化就不合适了,这就是今天福音派所要面对的问题。企业家这个模式在十九世纪非常真确,但对我们这一代来说,就有很多疑问。

  根据一群天主教徒对行政管理的研究,他们画了一图表解释福音机构的建立和没落。这图表可以代表教会历史上某个修会两世纪的情况。然而现代福音机构的起伏越来越快,可能一代就能看见其创立和没落。有些直接参与的人,甚至说可以亲眼见到这种情况。你若问最大的问题在那里?其原因不外乎道德上的自满,成功最容易迷惑人,以为成功的人亦是道德完美的圣人。这在任何组织内都是一段危险的阶段。


  福音派的属灵危机及其前瞻


  下面我们要谈谈当代福音派的危机及其前瞻。目前我们深受「技巧」的影响。陆尔(JacqueEllol)对这方面作了评估,他在《科技的社会》(TheTechnologicalSociety)一书中谈到人的信仰很轻易就被世俗影响,用科技取代一切。就是在属灵方面亦有此危机,我们太过注重用各种方法祈祷、默想和查经,而忽略了这些操练的本质。默顿对默观祈祷的见解对近代人影响不小,他在有生之年的后期深受默观技巧的吸引,到东南亚与佛教徒对话。他似乎把重点放在方法多于目的。祈祷生活的目的乃是与神相亲相爱,而非属灵的工程师。危险是让万能大师在教会生活的各层面通行无阻,以为他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时教会的行政图表与通用汽车公司完全一样,而非由圣灵带头的一个群体,这种心态无形中将信仰世俗化了。今日学术界的精神为不可知论。知识欲很强,但却不关心知识的来源,只要是新鲜的事都想知道,我们要提防这种精神。事实上,我们的生活非常表面化,内在生活很是空虚。因此,我们要发展内在生活的纪律,增强爱神的意愿和决心。这种纪律会帮助我们不断向神开放,在谦卑和精练中接受神的塑造,不仅为了接受主的指示,亦为了追求圣洁。今日我们面对很多危机,要在微妙之处取得平衡。


  现代人追求属灵更新之动机


  到底现代人追求属灵更新的动机为何?首先,这事在教会内非常流行,加入就可受益。有人为了教会增长而加入此行列。如果这是我们的目的也无妨,但若不小心,这种作法往往令人陶醉在组织各种活动的情欲中,洋洋自得。在进深属灵生活时,有一件事千万不能忘记,不要让收集可观的数字先占据我们的心,乃是私自在神面前惊叹、赞扬个人的独特。所以,属灵的更新不是数字游戏,乃是改进事奉的素质,供应个人的需要。基督徒的属灵观在新约的三个失去的比喻中充份表达出来。耶稣基督关心失去的银钱、迷失的羊和失去的浪子。我们要提防政治性的动机,因为产生的后果,很快就会有消失和被否定。

  追求属灵更新还有一种不好的动机,英国圣公会一位牧师在一本书中诚恳地提出这一点;他说牧职从未有过很强的身分认同,亦无情楚的专业地位,马丁桑顿(MartinThronton)在《属灵指导》这本书说,教牧关怀其实是上好的专业,可以好好发展。如果这是我们追求属灵更新的原因,以便建立新的教牧工会,则是一种错误。

  追求属灵更新的第三种动机乃追求真我。西方世俗化的过程中,特别是都市化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官僚主义的控制,科技世界中的各大集团令人感到越来越无人情味。故此,不少人认真地在追求一种属灵的身分,以对抗疏离带来的压力。其实,这是我们的文化中一个很实际的需要。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忽略其他需要,因真正属灵的身分不在乎自我,乃在乎他人。因神创造我们,使我们彼此需要,所以,生命的支助来自人与人的关系,而非自我实现;因为属灵的操练若仅仅为了自我实现,那就是自我陶醉,是一种自爱欲。因此,操练个人属灵生命时要相当小心,总要与追求社会的属灵更新取得平衡:正如克来彭派的会员一样,当他们越来越关心社会的种种问题,他们个人亦随着逐渐成长。神原非要我们只关心自己的灵魂,乃是要爱这个世界。

  追求属灵的更新的第四个动机乃我们需要智慧,实实在在地过日子。专人惊讶的是,今天居然有那么多人糊里糊涂地过日子。人不在意一般的常识,其中一个原因乃现代人的生活太复杂,比如说你的信用卡若被小偷偷去,或忘记更换车牌,廿四小时内就会有很多麻烦。生活的确是复杂的,我们无法张开眼睛探讨所有的可能性,故此需要智慧的过活。圣经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谦卑只与智慧人同行。我们在这一章强调谦卑是道德上的智慧,是最实际的现实主义。骄傲蒙蔽人的眼睛,是无比的愚昧。故此,我们期望属灵的指导,有智慧以致得救。革利免说神的话是伴我同行的导师。希腊富户经常顾用一位家庭教师与这家人同吃同住同乐,他是朋友,亦是同伴,是老师,亦是顾问,他是智慧的典范。革利免说这就是神话语的本质。正如诗篇一一九篇所言,神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一位现代作家说神学的目的,乃是使人生活有智慧。可见在基督徒的生活里,神学知识与实际的体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必需非常密切。

  最后,追求属灵更新最重要的动机,乃是因为我们几乎被过度的资讯窒息。今天是资讯的世代,有许多使我们比以往更易远离神的资讯。故此,属灵更新真正的目的,乃是使我们与神的关系更深、更真实。我们要问自己:到底我们与神的关系有多亲密,有多明确,有多实在?在这方面我们需要醒觉。因此我鼓励大家要阅读属灵伟人的著作,这些古典灵修的巨作能唤醒人的灵,从人本质的奥秘为出发点,带我们进入从未想过的真实,想从未梦想过的可能性,加强追求的心愿,开放我们那深不可测的渴慕之心。你曾否想过你对自己是何等大的奥秘?你曾否想过人生是何等深的奥秘?我最近体验了人生奥秘的一个层面。我去探访一间心理残障之家,主日崇拜中,在坐有一位心理严重残障的人,他既哑又聋,他的耳体机能功能很低,但在主日崇拜中,他从心灵的深处发出呼求,我们在坐的人都知道他表达了基督的心声。这表明人无论在心理上或生理上的残障是多么的严重,都影响不到他心灵的深处。那为什么这位弱智人士的举动令我们如此惊讶呢?同样,海伦凯勒(HelenKeller)要从头学习沟通的基本技能,因她又聋又冒。我们若更加开放、委身与神,我们可发挥多大的潜力呢?

  圣徒的特征

  故此,我们要在现代发掘新的一代圣徒,是一种新的福音派修道主义,他们认识生命里严肃的一面,是保罗所谓真正的圣洁。何谓追求圣洁的新模式呢?即把现代科技社会的压力都放在考虑内的圣洁,包括在高度自私和专业的处境下生活,即都市化、大众化的生活,有高速的资讯交流,是个电脑化的世代。这种圣洁的新样有何特色呢?表面上圣徒和邻舍没有什么分别,他很平凡,与其他人有同样的生活负担,但不同的是,他面对永恒的生命而活,他的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容许神的介入,他接受神的指引和提升。然而,圣徒亦是一位在个人极限边缘生活的人,与其他人一样,有烦恼、有肉身上的痛苦:但他眼前有神赐的异象,故此,藉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圣徒的另一个特征,是对人类的景况不会过份关心,亦不被生活的压力及试炼所压倒。其实他比其他人更体会生活的压力,有什么比生活在两个世界的张力之下压力更大呢?他自然的从属世的世界进入属灵的世界,承认自己生活在极大的奥秘中。虽然圣徒生活在很多的烦恼、痛苦和罪恶中,然而唯有在这种情况下,圣洁的特色才最为显明,因为罪恶越多,恩典也越多。所以,我们按着直觉逃避压力是一大错误,因为在宝座上找不到圣洁,它藏在乞丐的烂衣里,不在出名的人身上,乃在无人知的地方。圣洁不是经常看到的,因他属于属灵的境界,血肉之眼看不见,很多时出现在退隐的内心世界。虽然圣徒没有公关主任,他却能改变周围的环境。默顿深受佛教和尚的吸引,这些人默想功夫很深,可将四周的气温提高十至十五度;他们坐在雪地上打坐,雪也会溶化。但对基督徒而言,这不是圣洁,然而在圣徒周围其他的东西都会溶化,最要紧的无非是道德上的。那么圣徒是谁呢?是特别选出的?不是的。圣徒是个很普通的人,但有一位很特别的神。所以,圣徒的生活的确有些神秘。圣徒拥有坚定不移的异象,他被问题所包围,但并不一定要求每一样都有答案,因他本身的存在已是答案,他从永恒的角度看问题。他的生活是协调的,敬虔和委身整合他整个的人;所以,他不会太关心得失,他所关心的乃是对神的忠诚,而非眼下的成果。

  圣徒的另一特质乃是不太关心自己,但却很关心周围的一切。我们若只顾自身的灵命,那么他可能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一个真正的圣徒乃是不自觉、不理会自己的人。人若有百分之九十的自我醒觉,他就会很邪恶,所以自我醒觉是不容许的,乃是要醒觉基督。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

  圣徒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因为基督徒生活的矛盾乃是我们越自弃就越个人化。人的独特性在圣徒生活中最得释放;圣洁使我们从相似及一致性获得释放,每位圣徒都可独特地见证基督。我们无法一笔就描叙所有的圣徒,每位圣徒在他特有的环境下运用不同的恩赐,每位都是必定的,也是绝对的。尽管个人有天生的极限和软弱,但每位与神都有绝对的关系,因而在人身上产生不同的印记。没有第二个圣方济,也没有第二个大德勒撒(TeresaofAvila),天下间只有一个加尔文,天下也只有一个你与我。没有人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独特,身为一个独特的、堕落的受造之物,若没有神的帮助,只有灭亡;或是高傲的以为我不是你,我是绝望于孤单的现况中。基督徒生活的最大发现乃是只有神才能支持我的独特。

  圣徒亦活在记忆中。我们发现圣徒的生活经常被人效法,他们虽然死了,但仍然活着:就如我们上面提过的三个年轻人,他们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起码在一位大主教的心中活着。他们指向的是生命的活力,启发我们坚持下去。

  最后,圣徒使这个世界成为不断的奇迹,他们在奇迹的笼罩下生存;换言之,他们令我们随时醒觉神的同在,好像施洗约翰一样,不断的告诉我们:「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这些素质通过圣徒,不断延续下去,但愿亦吸引我们效法他们。止我用乔治麦当乐(GeorgeMcDonald)的一首短诗结束,但愿这亦是你我的祷告。

  「基督啊!我的生命,求你完全地拥有我,接纳我,使我成为一个小基督,若说我是什么,我是天父的儿子,尚未完全脱下旧的穿上新的,求赐我光明,使我能睁眼的活,求赐我生命,使我的希望冲破云霄,求赐我圣灵,使我常在父前呼求。」

  神希望我们过完全合乎人性的生活,神希望我们享有完全的、真正的人性,神亦希望我们能真正履行创造的宗旨,日日在生活中不断发现奇迹。圣徒乃是一位懂得享受作个真正的人。我们越生活在真我中,就越像基督,这就是基督徒生活的目标。

  一方面我们感谢神在教会历史中有不同的属灵传统,另一方面神正在定型另一个独特的传统,因为神呼召我们每个人,在他面前独特地、在这个世代忠心地见证他在我们个人身上的目的。但愿保罗的话不断地提醒我们,「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廿六19)。这就是那呼召我们,改变我们一生的。





                    


来自群组: 金灯台团契分享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户口

本版积分规则

金燈台團契歡迎您 立即登錄 申請戶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