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426|回复: 0

[印度6代禱] 为万国祷告—印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 00: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


为万国告—印度         



为万国祷告—印度



【印度主要的宗教】

印度教为第一大教据统计,印度人口中,印度教教徒约占82%,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约占12%。佛教只是属于剩下的6%,就是这6%也不都是佛教徒,其中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教派。但是,印度究竟有多少教派,很难说得清。

人们只能说,只要是世界上有的宗教,印度差不离都有。总之,从印度的历史、文化、风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无不折射出宗教的辉光。印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宗教王国”,人称“宗教博物馆”.可以说,印度是:有户必有神龛,有村必有寺庙。

伊斯兰教

说起伊斯兰教,人们一定会想,这不是阿拉伯世界的宗教吗?事实确是如此。印度的伊斯兰教也是来源于阿拉伯世界,但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影响的确很大。从历史上来说,伊斯兰教曾一度贵为国教。从目前教徒的人数上来讲,伊斯兰教是第二大宗教。印度现有穆斯林1亿多人。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建了伊斯兰教。与印度教不同,伊斯兰教主张的不是多神论,而是一神论,并且反对偶像崇拜。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宇宙万物之真主,先知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8世纪初,伊斯兰教通过不断发展和扩张,成为地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世界性宗教。也许是由于印度在地域上与伊斯兰教的发祥地相对较近,因而早在712年,伊斯兰教就在印度的信德地区立足,随后其势力不断巩固和扩大,到12世纪和13世纪,伊斯兰教在北印度几乎是无坚不摧。到14世纪,伊斯兰教更是登峰造极,成为惟我独尊的国教。当时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王朝不仅全力扩张伊斯兰教势力,而且还压抑其他宗教的发展,以刀枪和税收强迫当地居民改信伊斯兰教。

悠久的印度历史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许多古代建筑显现出明显的伊斯兰风格。伊斯兰教派的力量在印度独立运动中也起过重要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全印穆斯林联盟曾与印度国大党携手合作,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但由于彼此政见和主张不同,两派力量最终分道扬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力量大为衰落,在印度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推出了历史上有名的“蒙巴顿方案”,于是,印巴1947年实行分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以两个不同的国家面貌出现在世界上。

印度的穆斯林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穆斯林一样,《古兰经》同样是他们的圣典。印度的穆斯林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大都居住在印度的北方、西孟加拉、比哈尔和安得拉等邦。由于政治、经济、历史以及宗教观念的不同,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自古以来冲突不断。在1992年,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就发生过严重的冲突,印度教教徒在北方城镇阿约迪亚一夜之间把一座四百多年的清真寺夷为平地,这一事件在当时不仅引起了全国性的教派摩擦,还震动了整个世界。


锡克教颇具特色

在电视或是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印度人中有一族人的男子身体彪悍、头裹长巾、胡子很长,一副英伟的男子气概。这就是锡克人。锡克人信奉的宗教就是锡克教。  

锡克教教徒在印度这个人口大国中,相对说来人数不算多,现在有二千多万人,主要生活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锡克教尽管教徒不是很多,但从它的教义、教规、教庙以及教徒的穿戴等方面来看都极富特色,因而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教派。

锡克教产生于15世纪下半叶,鼻祖是纳那克。锡克教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伊斯兰教,它是一种试图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义融为一体的宗教。锡克教提倡平等、友爱,强调现实。锡克教反对印度教的多神论和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同时也反对偶像崇拜和男尊女卑,而且还反对妇女戴面纱和幽居深闺以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中繁琐的祭礼。锡克教至高无上的经典是《阿迪·格兰特》,亦称《格兰特·沙哈布》。

“锡克”一词源于梵文,意即“门徒”。锡克教教徒十分敬重本教的首领和祖师,尊称他们为“古鲁”,用汉语说就是“师尊”。锡克教从鼻祖纳那克开始,先后有十位师尊,之后的首领不再称为师尊。从第六代师尊开始到第十代师尊,锡克教为了对抗莫卧儿王朝的压迫和进行复仇,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组织。第十代师尊时期,男教徒的名字后面加上了“辛格”,意为“狮子”,女教徒的名字加上了“考尔”,意为“公主”。

第十代师尊要求成年锡克男子必须做五件事,也就是锡克人有名的“五K”。五K代表蓄长发(Keshas)、加发梳(Kanga)、戴钢手镯(Kara)、佩短剑(Kirpan)和穿短衣裤(Kachcha)。在锡克教徒的心目中,这“五K”具有特殊的含义。

蓄长发是锡克教成年男教徒最重要、最明显的标志。他们认为留长发是古代圣贤或有学问者的习惯,因而终生不得理去毛发。蓄长发、长须既表示睿智、博学,也象征大胆、勇猛。加发梳是为了保持头发的整洁,同时也可以促进心灵修炼。戴钢手镯是为了培养永恒无限的锡克教精神,象征锡克教兄弟永远团结,牢不可破。佩短剑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坚强信念,剑也是尚武精神的体现。穿短衣裤是为了有别于印度教教徒所穿的长衫,表示与旧的传统彻底决裂,同时也具有一种豪爽的骑士风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五K”的规矩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今天的锡克教男子平时很少穿短衣裤、佩短剑。但蓄发、加发梳和戴钢手镯的锡克教男子还是极为普遍,尤其是梳好头发之后,再包上一条长长的头巾绝对是锡克人的象征。  


印度宗教节日"昆梅拉节"

锡克教颇为独特,锡克教的庙也很有特色。锡克教的庙一般都是金庙,最著名的是印度北部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城的一座通体镏金的寺庙。这是一座兼具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建筑风格的庙宇,但它既非清真寺,也不是印度教庙,而是“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是锡克教徒心目中的圣地。

阿姆利则金庙圣殿上为圆顶,下呈方形。圆顶和四面墙体全部镏金。圣殿位于一汪碧水中央,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蓝天白云之下,金庙光芒四射,碧水熠熠生辉,无疑是一派金殿水中来的美景。圣殿里不设任何神像,只供奉着锡克教圣典《阿迪·格兰特》。金庙平时向公众开放,进入金庙前,必须在庙前的大理石水池中洗脚。非锡克教教徒也要戴上帽子,没有帽子,就需头顶一块毛巾或是手帕。

还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印度乞丐很多,但锡克人中很少有乞丐。据说,锡克人强调勤劳、勇敢,而且内部团结,互为兄弟。锡克教庙往往就是本教的慈善中心。

锡克教历史上与伊斯兰教和印度教都发生过冲突,50年代以后,锡克教徒与印度教徒也是摩擦不断。1984年,印度政府军曾冲进锡克教圣地金庙,引起过全国性的局势紧张。随后,3名锡克卫兵又开枪杀死当时的女总理英迪拉·甘地。进入90年代,锡克教与印度教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


                    


来自群组: 金灯台团契特训营
"小礼物走一走,来可可论坛支持我"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7...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户口

本版积分规则

金燈台團契歡迎您 立即登錄 申請戶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