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674|回复: 0

从耶稣带领门徒的模式思考丨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建立团契的基础

[复制链接]
本站网友
本站网友  发表于 2023-9-10 23:14:06 |阅读模式
<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

如果我们追溯教会的起源,无疑耶稣是第一个教会带领人,他在那个时代开创性地打破了犹太人以会堂和圣殿为中心的传统,而带来以信仰为中心的团契模式。

犹太人不论在哪里,都要有自己的会堂,这个会堂是他们的聚会中心,也是民族中心。在这个中心,他们在拉比或者教师的带领下读经祷告,过自己的宗教生活。以会堂为中心的传统源自大流散时期,那个时候犹太人成为俘虏,被驱赶到巴比伦,远离家乡,会堂就成为他们保持自己民族记忆和民族认同的载体,正是会堂让他们在异地异教氛围中保持着团结和民族认同,让他们能有效抵御异教文化的同化,能依然保持着民族的身份和对圣殿的盼望。

除了会堂中心之外,就是圣殿中心。圣殿是犹太民族的最大盼望,也是犹太民族的认同核心,所有的会堂把分散各地的犹太人成群聚集,但是圣殿又把各地聚在会堂中的犹太人聚集到一个焦点上,让他们不至于因为地域而分裂。

但是会堂和圣殿为中心也带来缺陷。那就是对上帝敬拜的偶像化和封闭化。正如耶稣说的,拜上帝不在这个山也不在那个山,但是犹太人却认为,拜上帝必须在圣殿里,并且上帝只能是犹太人的上帝。这样就造成了圣殿崇拜优先于上帝崇拜。并且,上帝崇拜的信仰因为被民族垄断,因此,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上帝。

耶稣打破了这个传统,提倡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这样敬拜上帝就无需以地点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并且没有人数的限制,耶稣说两三个人奉他的名聚会,他就与他们同在。

因此,耶稣的团契不同于犹太人的会堂结构,耶稣创办的团契更注重彼此心灵的连合与成长。

犹太人的会堂制,教师和成员之间交流不多,对他们也不甚了解,除了监督他们遵守繁琐的律法之外可能没有太多的关怀。因此我们看到,在福音中,耶稣去别人家吃饭,就有人跟在后面说,他怎么同罪人坐席呢?彼得饿了掐了个麦穗,就有人说他做了安息日不能做的事情。显然,监督少于关怀。

所以,犹太人的会堂制是人人防备,彼此陌生的人际连合,他们没有太多的公共关怀,彼此之间都很陌生,还要防备自己违反律法被打小报告。

但是耶稣和他的门徒之间是彼此了解的,这首先是因为耶稣的团契人数不多,只有十二个门徒,他们这十二个门徒之间关系亲密,虽然门徒对他还有很多不了解,甚至误解,但是耶稣对他的门徒是十分了解的。

耶稣强调的与犹太人不同,犹太人强调民族身份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犹太人这个民族身份是奠基在上帝崇拜这个宗教活动上的,只要你不敬拜上帝、不按时遵守宗教节期和律法,那么你的民族身份就是值得怀疑的。但是耶稣推翻了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心灵与诚实敬拜上帝之后的天国新身份,因此这个团契中,大家更能有所心灵的交汇和精神的交流,并且这个身份不是民族身份而是信仰身份。

正是这样一个新的团契,新的人与人之间的连合方式,让我们看到他穿透历史,穿透地域的强大力量。

因此这个团契的关键是成员之间彼此的了解,带领人对成员的了解与有效回应,这是与犹太会堂团体区分的最大特色之一。

我们以彼得为例,看看耶稣对他的门徒是怎么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信任的。

彼得是个打鱼的,本来在加利利海边捕鱼为生。耶稣的门徒都有着自己的职业,并且他们之间没有一个是有神职的,既没有拉比,也没有教士,都是普通的手工职业者。

彼得从后来的表现来看是个性情刚烈之人,也是个喜欢直接,嫉恶如仇的人。虽然如此,但是彼得最大的特点就是纯粹性,他能坚守自己所信的理念。但是彼得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有时候太冲动,对一些事情也持怀疑态度,但是只要释疑,他就会十分坚定。

有一次,耶稣和他们一起在晚上划船渡海,耶稣在海面上行走,把他的门徒吓得不轻,他们以为遇到鬼了,这个时候耶稣表明身份,他们才不害怕了。

但是彼得却有所怀疑,对耶稣说,如果你真的是耶稣,那让我也走在水面上看看。彼得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他是想确定耶稣的身份,另一方面他是想确定,耶稣是不是真的有神奇的力量,是不是真的神。耶稣知道彼得怀疑,也知道彼得的试探,因此耶稣大方地邀请彼得到水面一试。但是彼得毕竟是个人,看到水面的风浪内心就害怕了,差点掉下去。

耶稣是想通过这个事,告诉彼得,他就是神,你不要怀疑了,对待信仰需要足够的信心,但是你的信心还不够,怀疑是你的缺点,你要在信心上诚长。

还有一次,彼得兄弟得罪了彼得,按照犹太人的律法,要原谅他七次,七次之后就可以报复他了。但是,彼得性情暴烈,感觉忍他七次,实在受不了,于是跑去问耶稣,:“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  (马太福音 18:21 和合本)其实彼得是想说:“我现在就要爆发了,你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去报复他。”耶稣了解彼得的性格,知道他问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不想继续忍耐下去,非出手不可。但是耶稣却说,不是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在地上,按照人的血性,也许饶恕他七次,但是在信仰中,我们却不能有仇恨,因此要永远原谅他,这就是天国的样子。耶稣这里是提醒他要活出耶稣的教导。

在耶稣被抓的时候,彼得奋勇起身,拿起武器自卫,试图保护耶稣。以彼得的性格自然会如此,他连自己的弟兄得罪他,都气得发疯,现在有人无故抓走耶稣,他更是暴脾气上来,就砍掉人家一个耳朵。但是耶稣制止了他,对彼得说暴力解决不了问题。

耶稣知道彼得在遇到生死问题时的软弱,因此就提前对彼得说,你将三次不认我。彼得显然并确信,他认为不可能。但是当耶稣被抓的时候,彼得真的是三次不认主。预言彼得三次不认耶稣,固然有耶稣的超自然能力,但是更多的则是耶稣对彼得的了解。

为什么耶稣被抓的时候门徒都跑了,甚至耶稣最信任的彼得都要三次不认主?但是这里的关键,不是耶稣被抓时的门徒四下逃散,而是门徒们能再次相聚。

我想正如彼得回想起耶稣预言的三次不认主时,对耶稣更加的确信,那么其他门徒的再次相聚,也是基于他们反思的耶稣对他们的了解和信任。

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不了解,信任不能建立。因此一个团契如何建立信任,那就是彼此了解,领袖更要了解他的成员。耶稣升天之后,他的门徒能再一次团结,组成一个高效的团体,开展传福音的事工,这个和他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有莫大的关系。这些信任都来自于耶稣对他们的了解,来自于耶稣给他们树立的榜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户口

本版积分规则

金燈台團契歡迎您 立即登錄 申請戶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