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274|回复: 0

[8释放] 从贪财的捆绑中得释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0 06: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
                                                                                                

从贪财的捆绑中得

文|周小安


释放.webp.jpg


  提前六6-10:“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今天捆绑人的一股最强大、最顽固的势力就是贪财。如果我们要在世界作盐作光,首先就必须从这个捆绑中释放出来。


  二十世纪一位很有洞察力的作者梅顿(Thomas Merton)说过:“在现今社会裏,金钱所扮演的角色;就像圣灵在教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重要。”

  在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凭敏锐的观察,注意到『作为一个基督徒,是必须经历在心意上、思想上和金钱上的三种转变。』对我们现代人而言,在这三者之中,最困难的可能是在金钱上的转变。我们要从三方面来认识这个题目:一、知足的心;二、贪财是万恶之根;三、如何从贪财的捆绑中得释放。


  一、知足的心

  提前六6-8说:“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这里讲到两件事:一是敬虔,二是知足。这两件事加在一起就是大利了。今天我们暂时不能讲到敬虔,只能着重在知足的心。


  (一)知足与贪财



  知足正是贪财的反面。一个人有了知足的心就不会再贪财了;反过来,一个不知足的人就会贪财。我们只要知道了什么叫贪财,也就知道了什么叫知足。有人说,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贪财,我们面对的问题是生存。说这话的人是不了解贪财的定义。其实,贪财的人并不局限于富人,穷人也同样有贪财的问题。不过,贪财在富人身上的表现跟在穷人身上的表现有所不同。贪财在富人身上的表现往往是贪得无厌,在穷人身上的表现往往是为金钱忧虑。但两者在本质上却是相同的。有人给贪财下了一个定义:比现有的再多一点。对富人来说,他的钱已经够多了,可能一辈子也花不完,但他却还想再多一点,所以是贪得无厌。对穷人来说,他觉得现在所有的太少了,不安全;如果再多一点就安全了,所以就为金钱忧虑。


  (二)知足是明智的表现



“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如果我们常常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就会变得更明智,也就更知足了。如果我们到一个地方去旅游,我们会抓紧时间去参观那个地方的名胜,至于住的、吃的、穿的,只要够用就行了。我们通常不会在旅馆里购置豪华的家具,购买过量的衣物和食品,因为我们不久就要离开那里,豪华的家具、过量的衣物和食品都带不走。同样的道理,我们活在这世上几十年,就像一个过客,能够有衣有食不就该知足了吗?干吗还要贪财呢?为什么这样简单的道理,我们却难以明白呢?原来,自现代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工具性知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目的和价值的知识上,却大大地退化了。我们只看重那些眼前的、暂时的、和物质的东西,却忽略那些将来的、永恒的、灵性的事物。结果就变得不明智,被贪财所捆绑。


  (三)知足的表现



  所以,一个知足的人是一个明智的人,一个明智的人也是一个知足的人。一个知足的人有如下四方面的表现:

1、为已有的感恩。一个知足的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蒙福的人,也是一个喜乐的人。

2、不为没有的而抱怨。一个知足的人不会为没有的东西而抱怨。一个不知足的人常常抱怨,一个喜欢抱怨的人既不会蒙福,也不会快乐。

3、不跟别人攀比。一个知足的人的满足是根据基本的生活需要,有衣有食他就知足了。他不需要跟人攀比。如果跟人攀比,他总会找到比自己拥有更多的人,他就永不会知足了。

4、少要求,多给予。一个知足的人的另一个特征是少要求、多给予。他学会了“施比受更为有福”的道理。一个给予的人一定是一个喜乐的人、也是一个更蒙福的人。


  二、贪财是万恶之根

  提前六9-10说:“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一)贪财所带来的危害



  在这里,经文向我们指出贪财带来的两种恶果:第一种恶果是使人“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在今天的中国大陆,我们看到这一种恶果是何等的真实、何等的普遍、何等的触目惊心。不仅是民间百姓落在这种恶果之中,各级的领导干部、法院、军队、医院、高等院校都落在这种恶果当中。最近听到的、最可怕的报导是:据今年七月《哈佛评论》杂志报导,在过往十年来,中国农村因家境贫穷而被逼非法出卖血浆,又缺乏适当消毒措施的管制,而带来崩堤般的爱滋瘟疫爆发,实属史无前例,是中国独有的瘟灾现象。所谓『爱滋病村』分散在中国中部七个省分,其中以河南、河北、安徽与陕西为最严重。这些非法贩卖血浆行业的业主,虽是私营牟利,却大部分同时是省方的官员。在这公私模糊不清的界线上,使卫生更难管制。这些非法血浆买卖,不但没有正当消毒,而且为了减低商业成本而重复使用污染了的仪器。


  据《哈佛评论》杂志报导,单是半个河南省,『爱滋病村』最多的地方,就已有超过五十万人因卖血有关而染上爱滋病,比因吸毒而染病的人要高出七倍多。河南省的一个爱滋病村内,就有百分之四十染病者,竟追得上今天非洲爱滋病村落的最高记录。


  贪财的第二个恶果是:“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这是发生在信徒身上事情。当一个人决志信主的时候,他就从黑暗入光明,出死入生,就像当年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可惜,不少信徒信主之后,没有继续追求长进,而是停留在埃及边缘。他们贪财的心还没有死去,世界的诱惑仍然很大,结果就渐渐被世界夺去,是何等令人惋惜!


  (二)金钱是一种权力



  在近代历史上,教会在看待金钱上曾经把握得不准,结果使金钱的魔力越来越大,几乎控制了整个世界。教会在看待金钱上犯了什么错误呢?就是小看了金钱对堕落的人所具有的魔力。例如,生活在十七世纪,清教徒中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牧师巴克斯特认为:对圣徒来说,金钱是身外之物,只应是“披在他们肩上的一件随时可甩掉的轻飘飘的斗蓬。”然而,西方的历史却证明这斗蓬将变成一只铁的牢笼。


  只有当我们从“权力”的范畴看新约圣经中有关金钱的教训时,这些教训对我们才有意义。金钱就是一种权力。耶稣用“玛门”来代表财富,便是将人格化的特性加在财富上。当他宣称:『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六24)时,他是将玛门人格化,把它当做一个敌挡神的神明。耶稣是毫不含糊,清清楚楚地指出,金钱并不是一种不具人格的交易媒介;金钱也不是一种在道德上属於中性的东西。玛门其实是一种权力,一种寻找机会来支配我们的权力。


  当圣经谈到金钱是一种权力时,并不表示金钱是一些含糊或不具人格的东西,同时也和我们所理解的能力——『购买能力』不同。根据耶稣和所有新约圣经作者的教导,金钱背後存在著一股属灵气的力量,它给予金钱能力,也赋予金钱独立的势力。因此,金钱是一种灵活的媒介,它能刺激我们对它热爱。由於金钱能刺激我们狂热地爱它,它的黑暗面也就表露无遗。德国的神学家潘霍华曾经很正确地指出:『我们心内的空间,只能容纳一种完完全全的委身,而我们只能忠于一位主。』我们必须识别玛门的诱惑力。金钱拥有一股魔力,要赢取我们的心。在我们的钱币,纸币或任何我们用来代表金钱的物质背後,正是这种魔力在作祟。玛门要取得我们的心。玛门要求我们对它尽忠,要将我们生命中的仁慈之心吸取干净。


  事实上,金钱确是有很多『神明』的特性。它能给予我们安全感、满足感、自足感,引诱我们犯罪,赋予我们权力,它更似乎是无所不在。不过,最可怕的,还是它要争取成为全能的『神』。


  金钱希望成为无所不能、要拥有所有权力,所以它并不满足於我们把它看为我们所珍贵的东西中的一种。它要拥有无上的权力,并要将其他的东西挤出去。这正是我所提到有关金钱的奇异之处。我们重视金钱的程度,已大大超过它本身的价值。不只是贫穷的人想赚钱,那些巨富更加拼命捞钱。虽然金钱对他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但他们仍是拼命去抓取。至於那些中产阶级人士,则继续购买过於他们所需的房屋、买过於他们所需的汽车,拥有过於他们所需的衣服。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只需要我们现时所拥有东西的一半便能生活,并不需要作任何重大的牺牲。可是,我们却感到自己只是勉强达到收支平衡的地步而已,而且不论我们是赚取壹万伍仟元、伍万元或拾万元,我们都会有这种感觉。


  试想想我们加在金钱上的各种标记——这些标记与金钱的真正价值没有任何关系。如果金钱只是一种交易媒介,那么,我们给予金钱显赫的地位便毫无意义,不过,我们却这样作。我们以一个人的收入来评定他的价值;我们以一个人所拥有金钱的多少来赋予他的地位和声望。人们用尽一切手段赚钱,原因是在现代的社会中,金钱是势力、影响力及权力的象征。


  只有当我们明白到金钱背後的魔力,我们才可以明白这些事的意义。金钱背後有一股不能见的力量,是诱惑人的、欺骗人的,这个力量要求我们作出完全的委身,使徒保罗也看到这个事实,於是告诉我们:“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六10)。


  当保罗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时,他并不是指金钱造成所有罪恶,而是指一个贪财的人,他是会不择手段去夺取和抓紧金钱。对贪财的人来说,他是会摒除一切束缚,为了金钱而去作任何事,这就是金钱的诱惑力。对贪财的人来说,是不可能有折衷办法的,因为他已沉迷於金钱之中。今天我们已被金钱所蚕食,被它支配,金钱已成为要求人全然效忠的偶像。


  三、如何从贪财的捆绑中得释放

  当我们认识了贪财是一股捆绑我们的势力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从这种捆绑中得以释放?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六个得释放的步骤:


  首先,让我们省查一下自己对金钱的感受。我们大部分人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明白圣经中有关金钱的教训,而是如何克服我们的恐惧。我们害怕拥有太少钱,但我们的恐惧很多时侯都是不理性的。例如,一个人赚的钱虽然比中国农民平均收入多出一百倍,竟然还会害怕落到饥饿的边缘。这些都是一些真实的感受,需要我们认真处理,它们经常是来自孩童时期的记忆。


  我们当中有些人是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的,并且直接地体会到因缺乏而带来的焦虑。这种经验使我们本能地产生一种拥有和囤积的心态。因此,如果要我们放弃所拥有的东西,实在叫我们惶恐不安。这些感受跟很多其他感受,已经限定了我们对金钱的了解。所以,只有当我们能克服这些感受时,我们才能回应圣经要我们尽忠的呼召。


  第二,让我们把眼光放远。我们总是习惯于将自己和其他与自己相似的人比较,结果经常发觉自己比别人穷。我们要改变这种旧习惯,学会以世界公民的角度,看看自己和全人类的关系。事实上,那些拥有汽车的人,是属於世界上层社会;那些拥有一所洋房的人,已经比这个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更富有;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曾经遭遇过入不敷出的困难,但让我们认识到在芸芸世界公民之中,我们已经是十分富有的人了。


  第三、让我们为自己的贪心向神悔改。我们之所以受金钱这股势力所捆绑,是因为贪心;我们之所以贪心,首先是因为我们把安全感建立在财富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神里面。根据一项统计调查,中国人赚钱的各项动机中,安全感居首位,享受只排在第七位!当我们把安全感建立在金钱之上时,我们实际上是把金钱当作了神。我们读诗篇,经常会读到这样的诗句:神是我的避难所;是我的山寨,是我患难时随时的帮助。诗篇二十三篇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到可安歇的水边。”在这些诗句中,诗人所表达的信念是:神是我们安全感的基础。把任何其他的事物当作安全感的基础都是拜偶像。


  我们之所以贪心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把金钱当作我们价值的衡量标准。当我们拥有越多的金钱时,我们就越感到自己有价值;当我们越缺乏金钱时,就越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这种情况虽然全世界都有,当在中国人当中格外严重。在中国文化里,没有得到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的启示。我们所有的传说是“女娃造人”。女娃怎么造人呢?女娃用两种方法造人:她首先用手捏黄泥造了一些人。后来觉得太慢了,就用一根绳子抽在黄泥塘里,所溅出来的黄泥就成了人。用手捏的黄泥人就是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的人;用绳子溅起来的黄泥人就是普通的人。所以,中国人缺乏内在的神圣价值意识,中国人总是以外在的社会地位、成功和财富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问题是,当我们以财富来决定自己的价值时,财富就成了我们的价值基础。这样一来,我们就是把财富当作神了。


  诗篇十六篇第二节说:“我的心哪!你曾对耶和华说:‘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可见,“主”跟“好处”是不能分开的。如果神是我生命的主,那么我的好处就都在他里面。如果我的“好处”在财富金钱里面,那么财富金钱就成了我的主。不管你口里怎么说,心里怎么想,事实就是这样。第五节又说:“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在我们的观念中,神和产业是分开的。神赐我们产业,神跟产业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观念,我们就很容易滑到爱产业不爱神的泥坑里去。


  使徒保罗说:“我已经丢弃万事,当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为至宝。”如果我们像他一样,以基督为至宝,就不会以金钱为至宝,也就不会有贪心了。


  第四,弃绝贪财的灵,弃绝玛门。贪财和玛门是一种邪恶的权势。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他已经向这种权势死了,也就是败坏了这种权势。所以,贪财的权势在基督里已经一无所有。当我们受洗归入基督的时候,我们也就归入了他的死,因此也就脱离了贪财的权势。所以,一个真正相信耶稣的人,也就已经与基督同钉了十字架,也就已经从贪财的捆绑中得以释放了。如果你仍感到这种权势在捆绑你,你不要疑惑,也不要担心,你只要相信圣经上的话,奉耶稣之名,捆绑贪财的灵,吩咐它离开,并且永远不要再回来,就行了。


  第五,让我们经历全然奉献的意义。神吩咐亚伯拉罕献上他的儿子以撒,我深深体会到,在他下山的时候,『我』和『我的』这两个词语的意义,对他来说,已完全改变。使徒保罗也说到『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林後六10)。当我们学习全然奉献,我们便会得到这样的经历:甚么都不属於我,但每一样东西却为我所享用。


  我们迫切需要改变对『所有权』的理解。或许我们需要将自己所拥有的每一件东西,都刻上“由神所赐予,属神所有、为神事工所用”的印记。我们需要找些方法,不断提醒自己,一切都是主的,不是我们的。


  第六,让我们甘心乐意,慷慨大方地施予。一定要捐得乐意,一点也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悦的。”施予能帮助我们击败内心那顽强的守财奴。即使是贫穷人也需要知道他们可以施予。只有付出金钱或若干财宝的行动,才能在我们的心裏消灭那可恶的贪念。


  我们首先要忠实地十一奉献。除此以外,我们可以捐赠给那些无力偿还我们而又有需要的人;捐赠给教会或神学院;捐赠给宣教机构.无论我们作何事,让我们都莫忘记不断的施予。哥士比(Gordon Cosby)曾经说过:『施舍金钱,就能胜过那压制我们的黑暗势力。』



2003年9月29日星期一

选自《信仰》月刊  




来自群组: 金灯台团契分享组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7...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户口

本版积分规则

金燈台團契歡迎您 立即登錄 申請戶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