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690|回复: 1

[每周话题3点评] 海归基督徒是怎么“流失”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6 20: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
海归基督徒怎么“流失”的?




原创 2017-09-27 陶马文 基督徒学生联会



海归基督徒1.webp.jpg


                如果以「海归基督徒」和「流失」作为关键词,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各家校园事工团体和福音媒体刊载的文章。并且会常常提及一个数字,约有75%到80%的海归基督徒流失了,即所谓「流失率」。

              不少文章批判海外的留学生团契和教会的校园事工,认为其目标有些功利,只是为了让屋子里面能坐更多人,呼召时更多人举手或走到台前,带更多人做决志祷告。但其实「流失率」本身就是个很功利的说法。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会极其曲折,在本应关切其生命状况的教会看来却只有两种情况,即「留下」或是「流失」,这样也未免有些冷酷了。

               我们便不妨从一个海龟的视角来看待自己信仰生活的变化,以下的内容既是观察,也有思考。


             1. 海外的团契生活
             迎新

       每年新学期的留学生团契看起来确实会很热闹,很多人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被带了团契。各个留学生团契对新生都会非常热情,每季新学期都会提供接机,向新生提供免费饭食,带新生购物买家具,然后就是邀请新生来到布道会,未来还陆续有各种派对聚会,户外野餐。与此同时,你也会从你的学长学姐那里听到,或是在留学生版块上看到看到类似的介绍,说教会的人很热情很nice,但他们这么做最终是为了拉你信教,但是又不会强迫你,所以你只需要安心享受他们一切的服务,只要最后带你去布道会听他们讲耶稣,你不要信就好了。如果你留了电话,他们打两三个电话来邀请你你不要接,他们也不会再来烦你。

       当你坐着他们的车去宜家买好了家具,去奥特莱斯买了几大包便宜牛仔裤,然后车停在了教会或团契的门口时,你很难不这样想,呵呵,我都懂,你们做这一切最后还是为了拉我信你们基督。没错,其实热情的同工们也是这么想的。他们特别想把基督信仰介绍给他们的同学们。我起初也是被朋友这样带进来,尔后也成为一名司机同工,载朋友去教会和团契,接送飞机,购物。当我和我的乘客道别,看到他们面孔上并没有感谢,却是一脸的「呵呵,我都懂」的时候,我自己也困惑过,难道真的就是这样吗?你受了我的恩惠,我便来带你跟我信主,难道我们都认可这件事像一笔交易吗?

       当然不是这样,尽管这样的设置看起来很容易引起误会——好像我为你服务做了一些事,你要以参加之后的布道会来回报我一样。在我当时所在的学生团契,组织帮助新同学购物和布道会是同一天完成的,carpool司机帮新同学买完东西,便直接载新同学来到了布道会。这种先后的设置难免令人心中产生担忧,就是你是为了让我来听耶稣才为我做这一切的,那是什么驱使你做这些呢?莫非是信耶稣会让我损失更多,而你会从我身上获得更多利益吗?

       但是对于主内的同工们,在参与到这项服事之前,或许要再次审问一次自己,我是因为先从耶稣基督那里领受了恩典,因而乐意没有条件地为这些朋友服务呢,还是要通过我所服务的人,在他们是否参加聚会,甚至信主这件事上,看到自己劳动的效果呢?上帝查验人的心思意念,别人也能觉察到我们的动机。若我们真是只是定睛在自己劳动的效果上,那么他人并没有看错,我们做这些正是为着自己的利益。因此千万不要自欺,拿这些工作来到上帝面前夸口,而是恰恰相反,我们的行为宣传了错误的福音而会绊倒人,后果严重,务要警醒。

       于是,有些人可能买到了家具和生活所需就心满意足,从此便不想再与这群人有瓜葛,而是要开始完全自由地体验在新的国家的生活。但是也会有一些人,会因为在他们身上所看到的不一样的活力,或者魅力所吸引,于是就留了下来。


海归基督徒2.webp.jpg
            
          团契聚会


       不过作为留学生的你,即使一开始拒绝了这群人的好意,接下来你也会莫名其妙地发现身边总有一些人,或是你的学姐,或是你的助教,或是你舍友的朋友,是一名基督徒,然后邀请你周五晚上去参加一个活动。你踏进一间屋子,眼前一片热闹忙碌的景象会让你暂时有些发蒙。一群年轻的学生脸上洋溢着笑容,一边卖力地摆放桌椅,预备饭食,一边聊着天,还夹杂着一些像是中文,但是你又听不懂的词汇。

       你大概也会经历,为什么大家说话这么奇妙。为什么管「效果」称作「果效」,为什么管「思考」称作「思想」,为什么管「收获」叫做「得着」,为什么管「因为」叫「因着」。为什么这群人夸人时会说「你好属灵啊!」或者说「XXX的生命很好」。大家在祷告的时候你也会回忆起自己曾看过的电影,低头闭眼,听着大家的祷告。祷告中会出现大量你听不懂的词汇,比如「耶和华你是以勒的神」等等,但是人都会模仿,慢慢也就会习惯,知道「此处应该有阿门」。

       很多人是怀着社交的愿望来到团契的,他们也确实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查经和分享恐怕是最无聊的一部分,如果遇到有趣的小组长,那么还可以听到一点新鲜东西,可是大部分的时间,小组长是在照着查经材料分享问题。

       同时很多人是希望寻求帮助而来到团契的。他们对基督信仰中所说的上帝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也并不清楚上帝和自己的关系如何建立,自己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比如面前的两份实习工作应该选哪个,上帝会不会让喜欢的人也喜欢上自己,等等。但是真正有能力,而且有意愿来花时间为他们解答的弟兄姊妹并不是很多。

       当我回顾自己没有成为被「流失」的基督徒,有两件事非常重要。第一,是上帝真的眷顾我,教我愿意翻开圣经,教我知道我此时除了跪下祷告没有别的路径。第二,是在我连圣经都不愿意翻,不愿意祷告,甚至灰心丧志,动了要远离神,也远离弟兄姊妹的时候,有人不顾情面地抓着我,打电话,探访,吃饭,甚至当面责备我让我从混沌中清醒过来。


            教会


       留学生是先认识团契才认识教会的。因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都在团契中,团契的气氛也活泼融洽,而教会的气氛总是会陌生一些。对于不同的教会又很不一样,有的教会拥有非常现代的音乐敬拜,参加主日敬拜如同参加音乐现场。有的教会则会单调乏味很多,会众多是大叔大妈,而且已经在本地居住多年。因此很多人,甚至包括曾经的我,都曾拥有一个困惑,我应该更多参与教会,还是应该更多参与团契。如果我要加入服事,我应该选择教会,还是应该选择团契。甚至很多受洗归主的基督徒,已经定下主意只来团契不参加教会。众长辈花了很大的功夫,才向大家解释清楚,并规劝大家如果不得不在教会和团契之间二选一,那么也要参加教会的崇拜。

       以美国为例,我曾参加的在惠顿市的宣道会,会占用周日一上午的时间,敬拜会持续两小时,程序通常是宣召,公祷,献诗,会众唱诗,讲道,回应,报告事项,结束。宣道会使用宣道出版社的《生命圣诗》,多是传统圣诗。中午教会通常会有午餐,除了敬拜之外,还会有成人主日学。成人主日学通常是大量系统的圣经知识,若没有耐心和精力则很难坚持下来。然而也有很多教会,会有非常活泼的敬拜方式,比如我所造访过的华人教会,音乐敬拜会持续四十分钟,并且是乐队伴奏,音响效果会强到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如果教会不是邻近校园,那么留学生的比例会非常少。一方面交通不便,另一方面留学生也很难融入到教会当中。但是随着一批年轻华人传道人的兴起,教会针对留学生的事工开始发生改变,比如位于芝加哥的新生命国语堂,开启了一系列以前未有的事工,如茶堂,敬拜团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力。

               一些思考

       如果去看我们在主里所做的工,真是到处是瑕疵与纰漏。因而有时候甚至会想,我们做成这个样子,竟然还能有人信主,还能继续信下去。这种想法很快就被证实为非常可笑,人的局限岂能遮蔽神的大能呢?真正在我们心中做奇妙工作的是圣灵,圣灵将一切奥秘的真理在我们内心中显明,并且教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因此以上的探讨并不是讨论我们的事工做得如何,哪里还可以改进。

       我所切身感受到的是,作为服事的人,或许不如放下自己「同工」的身份。圣经教导我们要彼此相爱,所谓的「彼此相爱」并非「教会爱信徒」或「信徒爱教会」的关系,或是「慕道朋友爱同工」或「同工爱慕道朋友」的关系,而是个人和个人之间所建立的关系。一个人的服事,也要真正做到一个人身上,相比之下,「爱团契」和「服事团契」的说法有的时候会很有欺骗性,就和「热爱集体」和「服务社会」一样,变成一个很好听的口号。出于「爱教会」的目的来做事,很可能让你看上去很忙碌,让你成为一个「爱团契的人」,同时你的爱却触不到任何一个人。

       如果一个人在一间教会或团契里,没有一个人特别关切他的生活,和他一起吃过一顿饭,或喝杯咖啡聊聊天,和他一起做过事(无论是某样服事还是工作或学习),没有彼此祷告,那么他一定会「流失」。哪怕他参与了各种集体活动,哪怕他和所有人都相处得融洽。其实说「流失」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从未和一个人建立起关系。

       尽管我们都在谈要和神建立关系,但其实每个人都是从另一个人身上来学习如何与神建立关系的。保罗在不同书信中多次提到,你们要效法我,如我效法基督,也要留心其他可作为榜样的人。你如何效法基督,就会有人效法你如何效法基督。一个人就是从和人的关系中学习和神建立关系的。

       我们所能看到的团契是一群人聚在一起,但是这一群人的关系,是由每个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所维系起来的。一群人的关系是非常松散的,哪怕他们一起经历了再多的事情,也会轻而易举地就散了。


海归基督徒3.webp.jpg
            



              2. 归国后的教会生活

             教会

       不论是美洲的欧洲的还是澳洲的,海归们都会发现自己从一个安逸到有点沉闷的地方来到了一个匆忙的却又欣欣向荣的地方。在美国刚刚可以使用ApplePay的时候,支付宝普及程度已经甩出ApplePay两条街了。中国处处都充满了机会,还充满了冲突。

       一位归国留学生不光要重新适应文化差异,同时还面临着自己从学生身份到工作身份的转变,面临在大城市寻找机会还是会到自己家乡附近城市的选择,单身的还要面临着父母逼婚的压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请留心两个小标题,一个留学生在海外过的更侧重于“学生团契生活”,而回国后他要开始自己的“教会生活”。从“教会”和“团契”这两个词的源头来看,在教会中过的正是团契生活。在这里我使用我们都熟悉的教会和学生团契的概念。学生团契是去做外展工作,是更加体恤人的。而教会给人的印象则是周日的敬拜,证道,圣餐,奉献,主日学,祷告会。更加形式化,而且什么人都有,大家彼此不是有那么多共同语言。

       从学生过渡到上班族,同时从学生团契生活过渡到教会生活,是很了不起的变化。变成一个成熟的成年人,要面对生活的负担,变成一个成熟的基督徒,还要面对这世界和信仰之间的冲突。当下的国内正是一个充满冲突的环境,一名海归基督徒可以在这种冲突中迅速成长起来,却也可以迅速走迷。

       如果你是归国的留学生,你会发现教会不再是一间的还有彩色玻璃和漆木长椅的古典建筑,或是富有现代气息的敞亮厅堂,而是会坐落在居民楼或是写字楼里面。你会发现大家并不是西装笔挺或至少是半正式着装地坐在那里,却是穿什么的都有,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大家的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差别都是极大极大的。你会发现大家还要常常背经文,还会有各种严格的规矩。你会发现敬拜时唱的歌也很不一样,很多赞美诗都带着民族音乐的气息。有很多教会没有敬拜团,有很多教会没有诗班,有很多教会甚至没有司琴,需要放MP3伴奏。上午堂敬拜结束后大叔大妈会在厨房里张罗一顿丰盛的饭。在崇拜之外的时间,你会觉得这更像是一个大家族的家庭聚会,而不像一个庄重的社交活动。

       在国内一间教会的规模不可能非常大,否则会遇到政策上的一些困难。同时又因为包括交通,教会成员的工作家庭等缘故,教会内的关系非常紧密。相比之下,在美国的教会规模都更大,无论是一间教会在册的成员数目,还是能够固定参加聚会的成员数目,都比国内高出好几倍。

       因此相比之下,国内教会的人际关系会更为紧密,在一个大教会中,需要着重靠团契和细胞小组维系的关系,在小教会中就已经形成了。举个例子,我在美国的教会生活,我发现我很难和教会的长老,或是其他长辈产生联系。像是教会有主人,而我则是每周来做客的客人。而我刚回到国内,刚加入到我现在的教会时,我的牧者已经主动邀我一起吃饭。

       由于这样的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小组团契和周间聚会的重要性就不再像规模较大的教会那样凸显。但是对于一个熟悉团契生活的归国留学生来说,教会毕竟还是太复杂,不像自己曾经所在的团契,里面都是家庭背景、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均类似的人。

       另外不得不提的事情是,归国留学生和教会的其他成员之间,要花一些时间彼此接纳。举一个小例子,留学生会有说中文夹杂外文词汇的习惯,对于留学生自己很好理解,因为有些概念确实是用外文词汇表达的比中文更精确省事,有相同背景的人以这种方式沟通也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和并没有这种背景的人在一起时,这就成了一件很糟糕的事。在他人的角度看来,即听不懂你说什么,还令人生厌,因为你无意中(但其实很有可能是你有意)输出了优越感。

       以这个例子想要说明的是,留学生所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和教会会众的文化也会产生冲突。因此的确有不少留学生不愿面对这种冲突,而是选择了氛围更为国际化的教会。


海归基督徒4.webp.jpg



            教会敬拜之外的团契聚会

       归国留学生们通常很快就不再是学生了,因此组织团契的条件也更为苛刻。大部分人选择到大城市工作,各人工作的压力和交通成本都成了组织周间聚会的阻拦。在我们所服事的团契聚会中,大部分成员要花两个小时的交通时间。

       在头一年时间里,我们沿用了我们曾经所在的学生团契的内容,包括晚饭,诗歌敬拜,查经,和最后的总结性的信息。但是我们的信息并没有深度,团契成员的感觉既匆忙又疲乏,并且没有收获。于是我们该换了形式,由以查经为主的聚会变为按主题分享,同时把晚餐尽量简化。对于留学生来说可口的中餐是团契中非常有分量的内容,但是回到国内就全然不一样了。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事工团体正在探索新的方式,即建立比团契聚会规模更小的聚会,即互助式的带领(peer-mentoring)。带领者需要经过培训,建立的小组可以包含更少的形式上的内容,带领者可以花更多精力关注在一两个人的生命状况上。总之到了这一步,我们也越来越难以借鉴过去的经验。

3. 我们能做什么?

  请让我们再次回到上帝面前,来承认我们的一切局限。我们也低头审问自己,我们关切的究竟是这项事工本身,以「流失」与否来衡量我们工作的效果,还是关切每个人的生命状况。在人生命中做那奇妙的改变的工作的是上帝。

       2016年中国赴美留学生数量已突破三十万,占全年总比的美国国际学生数量的1/3[1]。当然这其中包括各种学历程度的就学。一个人在就学期间所经历的一切文化冲突,和独自面对的各种情况,都可以被上帝使用,成为生命被翻转的机会。然而这当中又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回到中国,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很多华人教会和学生团契得到的异象,也是带领留学生归主,并汇入中国的青年基督徒。

       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的是,经历文化的冲突,从学生到上班族身份的转移,马上要建立家庭,还有教会生活的巨大差异,在留学时信主的年轻基督徒经历这一切艰难转变时是缺乏陪伴的。

       如果你委身在海外的校园事工,那么我非常诚恳地请您帮忙。如果一个人此前没有教会生活,那么他进入教会后难免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所有的教会都是这个样子,当他以后要进入一个新的教会时,便会遇到很大困难。进入教会不要看厅堂大小,看会众穿着如何,敬拜形式是否声光电俱全,而要看这里是否有关乎自己生命的真道。外在的形式会有差异,但不重要,重要的是根基。

       同时,请保持和国内已经回来的弟兄姊妹的联系,常常在祷告中彼此记念,也分享自己的情况和难处,也常常分享当地教会的信息。征得归国的弟兄姊妹同意后,也可以分享一些信息,也为着所有归国的弟兄姊妹祷告。

       对于已经回到国内的弟兄姊妹,可以了解一下其他的教会,因为在国内大城市生活,交通会成为很大的负担,其他人推荐回来的朋友未必会来到你所在的教会。这个教会是否信仰纯正,它的信仰告白或异象是什么。这个教会的敬拜程序是什么,规矩是什么,会众大概都是怎样一群人。这些均可以参考自己教会的牧者。

       如果有人被介绍到了你这里,你需要回想起这个人和自己一样,面临着从学生到上班族的转变。如果他愿意来到你所在的教会,那么你就要和他建立个人的关系。

       对于留学归国的基督徒,我愿意以圣经的话勉励你:「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 16:9)。你在经历着生命中难得的变化,这是人所不常经历到的,但在这时更要全心仰赖主。请务必尽早联系介绍给你的教会!如果你是一位热心服事的弟兄或姊妹,那我更要为你感谢神,经上说「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6:9),请务必尽早联系教会,并且继续你在主里的事奉!你如果寻求上帝,上帝就真的会把他的平安赐给你,教你能面对这一切的转变。同时你要心怀谦卑,接受上帝的打磨和锤炼,因为「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4:6),他得着你的生命,也会使用你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才干,使你成为更多人的祝福。

       在这一切之上,最令我受感动的是,一切形式都没有人与人的关系重要。形式为建立关系服务,而不应成为关系的拦阻。有一位很有经验的同工告诉我,你想与一个刚刚知道的名字的人建立关系,并且达到彼此足够信任的程度,可以来没有障碍地分享信仰,需要单独约大概二十顿饭,每顿饭要吃两到三小时。我相信他要表达的意思是,建立关系就是要一方付上时间精力的代价,只吃十顿饭所能谈到的内容,就是达不到吃二十顿饭所能谈到的内容。

       请千万不要小看吃饭,耶稣在地上的时间就是不断在和人吃饭,和门徒吃饭,和税吏吃饭,和法利赛人吃饭,连复活之后升天之前,都还请门徒们吃了一顿早餐。主教我们吃喝他的身体方与他有份,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吃饭真是非常重要的络合关系的方式!

       在都市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以非常隐蔽的方式,用工作,用娱乐来剥夺人的时间,以各种迫近的任务和成就来占用人们本当用来思考人生的时间时,我们的工作也不得不开始争分夺秒了。比起各种形式,更要突破各种障碍,去建立人与人直接的关系。

       最后想要补充的是,我是2010年去的美国,回国也已经有三年时间,上文中所提到的在美国的教会和团契情况未必是今天的状况。如果有疏漏或谬误,请不吝指正。与此同时,我也能深切感受到我自己和今天赴美留学的学生,以及刚归国的同学,也都有了隔阂,我不能完全理解到他们的想法。因此也求神帮助我。


[1] 数据来自OpenDoor,一个由美国国务院下属的教育文化事务局发起的「门户开放」计划


https://www.iie.org/en/Research-and-Insights/Open-Doors/Open-Doors-2016-Media-Information
海归基督徒5.webp.jpg
作者简介:
陶马文,主内业余吉他手,现在北京某家庭教会聚会





来自群组: 金灯台团契分享组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7...
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20: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应

2017-02-01 18:16:04 五香辣子面儿 (耶稣是主)
我在外去过一次香港的华人教会 不知道里面来自大陆的基督徒回国之后还会不会去教会 当时遇见一个姐姐 还不知道中国有三自和家庭教会之分





2017-02-01 18:37:31 三二 (偏偏喜欢你。)
留在一个church,确实很大程度上是和church的某人有关系……





2017-02-01 19:03:39 寂静海
想起在澳洲的时候那些为了吃免费的香肠去参加教会活动的傻逼同胞,丢人现眼





2017-02-01 19:55:47 泡泡
我们教会面对海归都是从零开始的心态,不管是否受洗





2017-02-01 20:43:44 又红又专陶马文
想起在澳洲的时候那些为了吃免费的香肠去参加教会活动的傻逼同胞,丢人现眼 寂静海
当时在教会做饭的时候,听道的六十人,得按八十人的分量买菜,因为到了饭点就会变成八十人,都是周围临近来探亲的老爷爷老奶奶,准时出现在教会的饭堂。不过这没什么丢人的,因为信耶稣本身就还真是白白占的大便宜呢&#128516;





2017-02-01 20:44:40 又红又专陶马文
我们教会面对海归都是从零开始的心态,不管是否受洗 泡泡
那是真的好严格……可以领圣餐嘛……





2017-02-01 20:45:10 又红又专陶马文
留在一个church,确实很大程度上是和church的某人有关系…… 三二
但就希望不是唯一的关系&#128513;





2017-02-01 20:47:06 三二 (偏偏喜欢你。)
但就希望不是唯一的关系&#128513; 又红又专陶马文
因着耶稣的关系,哈哈哈





2017-02-01 20:48:12 又红又专陶马文
因着耶稣的关系,哈哈哈 三二
那就尽管放心了&#128526;





2017-02-01 20:53:34 五香辣子面儿 (耶稣是主)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又红又专陶马文
我在国内是家庭 在外是改革宗背景的长老会哈哈





2017-02-01 21:54:57 泡泡
那是真的好严格……可以领圣餐嘛…… 又红又专陶马文
可以...但也要去慕道班...





2017-02-02 01:17:46 Theophilus (Be thou my vision)
难道在学生团契不也是“敬拜,证道,圣餐,奉献,主日学,祷告会”吗?





2017-02-02 09:40:26 又红又专陶马文
难道在学生团契不也是“敬拜,证道,圣餐,奉献,主日学,祷告会”吗? Theophilus
说来你不相信,学生团契有很多人是只参加团契而不去教会的





2017-02-02 13:50:22 已注销
难道在学生团契不也是“敬拜,证道,圣餐,奉献,主日学,祷告会”吗? Theophilus
不是。楼上+1,其实这个问题,不管华人学生团契,国际学生团契和本国学生团契,也同样存在。





2017-02-02 16:15:33 又红又专陶马文
学生团契如果做到让学生基督徒面临“团契还是教会”的选择,就一定得反思一下了。





2017-02-02 16:32:03 已注销
是。特别是对从留学生学生团契认识信仰到信主的弟兄姐妹,之后如何让他们适应不同的华人教会生活。其实华人还好,还有一些来自小国家的留学学生基督徒,如何回去衔接国内过上规律的所谓委身的信仰生活也都需要反思。





2017-02-03 00:10:55 Theophilus (Be thou my vision)
...我还以为你说的团契是类似于small group那种教会的补充。
会因为回国就流失了那说明信仰还是context dependent的,我觉得和教会里灵命成熟的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也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因为和人的联系都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关键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要抓住机会传讲神的话语,神的话语在心里扎根了,什么时候长成看神的做工了,这样换了环境的话神的话也会留在心里。我没怎么经历过学生团契,但感觉同龄人在一起有好处也有不好,好处是容易沟通,不好的地方也是容易沟通,共同话题太多反而distraction也太多,和自己背景不同的人在教会里反而更多地讨论属灵的事情。





2017-02-03 00:36:05 又红又专陶马文
...我还以为你说的团契是类似于small group那种教会的补充。 会因为回国就流失了那说明信仰还是 ...Theophilus
嗯,一般来说校园团契是个比较封闭的主体,通常对学生有负担的教会会对团契提供支持,但是校园团契没有支持也能独立运作,而且会发展得比较奇怪。

我说的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不是为了维持这个关系本身,正是为了传讲神的话语啊,只是话是死的,一个人要见到能把话语活出来的人,自己也才能活出来。没有和人的关系,神的话语扎不了根。





2017-02-21 19:44:38 高端大气 3∧3 (1 Peter 4:10)
写得很中肯。反观自己的心路历程我实在是太感恩了。感谢主的保守和带领。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7...
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户口

本版积分规则

金燈台團契歡迎您 立即登錄 申請戶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