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84|回复: 0

《方言深广论》第二章 圣灵充满的新观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3 17: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微信登录

×
方言祷告力著:《方言深广论》第二章   圣灵充满的新观点


2017-09-07 谭适德 牧师 荣耀国度



第二章 圣灵充满的新观点


圣灵之酒使人心喜乐,使灵魂满足。


还有人讥笑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徒二13)


····多年来,关于圣灵施洗(充满)之教义的争论与混乱成了极为敏感的课题。其中有个极大的错误,就是相信圣灵施洗的教义,是为了进入教会而受洗的教义。约翰福音四章对井水的详细阐释,预表了圣灵的救赎方式。约翰福音七章关于活水江河的阐释,则预表了圣灵的大施洗。很多人曾被教导或误导而相信,每当一个人有了重生的经验,他就自然而然地领受了圣灵的施洗,这与圣经所说的大相径庭。


施洗的方式


····那些奉割礼和彼得同来的信徒,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徒十45)


····我们的信心是建立于六种主要的根基上(来六1〜2),「施洗」则是其中的一种。此外,圣经也记载了七种施洗的方式:


1.  约翰奉神的名行悔改的洗(太六6;徒一5,十九4)。

2.  耶稣的门徒奉圣父的名施洗(约三22,四12,五43)。

3.  苦难(火)的施洗(路十二50;可十38、39)。

4.  摩西在云里与海里行暗喻性的施洗(林前十2)。.

5.  进入基督及其肢体与教会里奥秘性的施洗(罗六4;林前十二13;加三27;西二12)。

6.  基督徒要受水洗(太廿八19;可十六16;徒二38)。

7.  奉耶稣的名在圣灵里施洗(被圣灵充满)(徒一5,八,二14,十44〜47,十一15〜17)。


····根据希腊文,新约中「施洗」意即「浸没」。施洗约翰选择多水之处来为人施洗(约三23)。他需要多水之处是因为施洗的方式是「浸没式」的。此字的字根baptizo,蕴含着bapto(浸入)(路十六24),与iz(促使某事发生)等意思。因此,baptizo是使某物浸入(完全浸入)液体里,然后再把它拿出来。baptizo有个清晰的意思,就是「以染料把一块棉花染透」,而染料的颜色最终要渗遍棉花各部分。因此,我们观察到施洗有两层果效:第一是「淹盖」——即外头的施洗(外


····部的果效)(路三21、22)。第二是充满,就是内部的传递(内部的果效)(路四1)。有两个希腊字可用来形容这两种果效:它们是pleroo(徒二2)意指「内在的充满」及pletho(徒二4)意指「外在的充满」。因此,圣灵灵活地传递到一个信徒之内外。


圣灵充满的五件事例



听一见他们说方言,称赞神为大。(徒十46)


····在逾越节前,耶稣的使徒们已领受圣灵内住重生的经验(约廿22)。但四十日后,他们又有另一次的经历——就是带着说方言确据的圣灵充满。

腓力于撒马利亚传道时,好多撒马利亚人接受了救恩和水洗(徒八12)。但之后,当彼得与约翰从那路撒冷来到时,才把圣灵的经验传递到他们的生命里(徒八17)。


····保罗在前往大马色途中重生了。因基督在那次机遇中,给予他传道的使命,他必须先重生(徒廿六16)。基督是不会给一个尚未重生的人任何使命的,而且保罗在与主相遇时称呼祂为主」(徒九5),亚拿尼亚亦称他为「扫罗弟兄」(徒九17),可是保罗信主三日后方领受圣灵的施洗(徒九9)。


····哥尼流及其家人则是同时信主与被圣灵施洗的唯一例子。此乃例外且非常罕见的。某些有哥尼流那种经验,却为何不能像他那样说方言呢?因哥尼流在灵性上极度饥渴,从他多日祈祷与禁食上,可洞悉出他整个家庭都得到灵里的祝福。


····以弗所信徒的经历乃是第五个及最后一个受圣灵施洗的实例。保罗先以水为他们施洗(徒十九5),之后他继续为他们按手祷告,以领受圣灵的施洗(徒十九6)。


····据上所述,在五分之四的例子中,信徒们重生后方领受圣灵的施洗,此两种现象并非一种相同的经历。圣灵的施洗绝对不是自动自发的彰显。


圣灵充满的确证


····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又说预言。(徒十九6)


····某些基督徒宣称圣灵的果子即是圣灵的确据。依据经文,我们生命的果子其实是圣灵在我们魂里所做的改变,与使人成熟的实际果效,它绝不是耶路撒冷人在一二十位门徒身上所见到的圣灵的果子。那是方言啊!(徒二7、11)无疑地,西门这术士亦没有在撒马利亚人的生命里见到圣灵的果子,而那是一种可听、可见的确据,是一种声音的彰显(徒八18)。


····这种逾越节的祝福乃是圣灵的立即传递,而圣灵的果子则是长时间与渐进式的品格发展而达成的,是需经过一段时日,方可看出生命里的果子。若我们坚持圣灵施洗是在结果子时领受的,那我们即能做出如此的结论——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并未领受圣灵的施洗,因为他们生命里缺乏果子。但事实却非如此(林前一11)。


····在另一方面,某些人认为能力是圣灵充满的唯一证据。门徒们在楼上的经历里,并无任何神迹奇事的确证,但他们却断然被圣灵施洗。同样的,撒马利亚人亦无显示任何神迹,然而一,西门这术士却立即晓得他们已领受了圣灵的施洗。在类似的情况下,哥尼流的生命里亦无显示任何神迹,但犹太弟兄们确知他已经领受了圣灵的施洗。


····好些基督徒并未经历神的大能,并非因为他们没有被圣灵充满,乃是因为他们对圣灵恩赐的运作一无所知。他们若要在生命中经历大能的恩膏,非得要经过长期的禁食及以方言祷告不可。缺乏果子乃是由于一个人的品德发展不良,并非由于他们未被圣灵施洗。根据圣经的准则,被圣灵充满后即能说方言。


两种方言


····先知说:不然,主要藉异邦人的嘴唇和外邦人的舌头对这百姓说话。(赛廿八11)


····好些基督徒对方言感到混淆不清,那是由于他们不了解有两种方言。一般而言,一个人对主说方言(以方言私下祷告),他无需任何翻译,神自然了解一切方言。然而,使徒保罗建议基督徒应逐渐寻求主的恩赐,用以翻译他个人所说的方言(林前十四13)。另一种是说出需要翻译的方言(圣灵服事的恩赐)。在以赛亚书廿八章11节里,我们可看到这两种方言。根据同卷卅三章19节说:「那口痴的嘴唇」,指的是听不懂的言语或是方言的恩典,而「别的舌头」是指上帝要传达给祂子民的方言恩赐。


首种方言是我们人的灵对主讲说,它是由人到神的垂直方向交通出来。然而,说多种方言乃是代表主对人讲说,此乃一水平方向的交通。前者可从哥林多前书十四章里找着,后者则可从十二章里记载有关服事的恩赐找到。


····「方言」在新约的聚会中是否必须扮演一个角色呢?「所以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林前十四13)在这节经文里,「所以」这句话强调十二节里的思想:「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


····所有属灵的恩赐都是为了造就肢体。因此,有翻译的方言在教会集体的造就上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哥林多前书十四章26节里另有一段相辅相成的经文,说:「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依据此经文,方言的功能在聚会中受到推崇;对非信徒而言,无翻译的方言可能使人气恼与疏远(林前十四16、23),我们应适当及有智慧地处理它。使徒保罗建议在一个集体聚会里应有效地使用方言的恩赐:「即需学习有能力翻译自己的方言。」「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所以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林前十四5、13)


····哥林多前书十四章里,主要是要使人了解,在地方教会集体聚会中造就人们的重要性:「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然后保罗很清楚地在下一节里总结此事说:「所以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翻方言」的目的乃是为了使整个教会得到造就的福气(第5节)。故此,保罗赞成信徒们说方言:「不要禁止说方言。」(林前十四39)


对方言抵档的答复


····好些信徒对方言感到混淆不清是由于阐释上的失误。圣灵是否在信主时赐下呢?还是我们必须再寻求另一次的赐福——即是被圣灵充满呢?信主时,每位信徒都有限度地领受了圣灵,此即是所谓「内在的恩膏」(或称信徒的恩膏——林前十二13;约壹二27)。可是,圣灵的充满则是当一位信徒渴求经历上帝更强而有力的同在时才发生——这是一种「从上头来的恩膏」(路廿四49;徒一8)。请留意「从上头来」这些字:「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徒十一15,十44)圣灵充满的当儿,恩膏就传递下来。此两种恩膏实属两种不同的经历与传递。


····在逾越节前,初代门徒们领受了一定程度的圣灵(约廿22);在逾越节那日,他们经历了另一种新程度的圣灵浇灌(徒二4)。在一九八五年九月某星期三的祷告会中,我被圣灵充满。当长老们为我们祈祷时,我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脸上并有一种烫、热、辣的感觉。我汗流浃背,感到上帝新的摸着,并开始说出方言。


····一个月之内我的羞涩感荡然全无,我感到一股新的勇气渗入灵里(徒四31)。一位敬虔的牧师,Selwyn Hughes,在«与命运同行》这部书里说出他个人的经历:「……噢!属天的施洗确是何等喜乐啊!当我用不了解的言语赞美敬拜主时,能力流入我的灵里两个小时内,当圣灵浇灌我生命时,我以他种方言向神倾心吐意……。」他在另一部书《一颗新心》里加上如此的话语:「他们(同工们)亦无法习惯我羞涩感消失的现象。」


····方言是否已止息了呢?一种严重的阐释错误,即是认为方言不过是一种从旧约过度到新约时期的印记而已,但圣经却没有直接的参考可支持此说法——方言的恩赐乃是一种过度性而非永久的恩赐。以下的经文将能提供答案:「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其次是行异能的,再其次是得恩赐医病的,帮助人的,治理事的,说方言的。」(林前十二28)「设立」即是「安排」。「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一体倶各安排在身上了。」(林前十二18)「设立」与「安排」和希腊文的「titlemi」一字义同,意思是「安置」、「指派」或「任命」。神在教会里设立教师、执事、多种的方言等。教师和执事在教会里是否已停止操作了呢?绝不!同样的,一些知识分子有个奇特的推理——认为方言、医治与神迹奇事全是新约启示时代的印记。他们坚持此类神迹奇事等恩赐只赐与第一代的使徒,以证明他们是新启示的使者。他们教导别人那些方言乃属神迹与启示性的恩赐,由于神迹与启示的时代已随使徒逝世而终止|,方言亦如此。他们相信,使徒时代已随着使徒约翰的逝世而过去了,换言之,他们错一误地推理:方言亦随着使徒时代的逝去而止息了。


····对「使徒」此字的正确定义与了解将能对此事有正确的认识。「又差遣他们出去宣传神国的道,医治病人……使徒回来,将所做的事告诉耶稣……」(路九2、10)「差遣」的希腊字为apostelb,此字和另一个希腊字apostolos类似,被翻为「使徒」,即「使者」,或、是「被差遣者」,耶稣基督乃是被差遣者中最好的例子:


····「……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廿21)一个被神呼召及被圣灵差遣的宣教士即是「使徒」。在使徒行传十三章4节,巴拿巴和扫罗是「被圣灵差遣出去的……」,因此十四章14节里说到:「但当使徒巴拿巴和扫罗……」,此巴拿巴即被称为「使徒」了!故此,使徒时代并未随着使徒约翰的过去而终止,它只会随着大使命的结束而终断。因此,相信方言随着使徒时代的结束而止息的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除此之外,神迹与启示也未因使徒时代的过去而终止。在使徒行传二章16至21节里,彼得引用约珥书的预言,此预言在逾越节那日得到部分的应验。天上与地上有大神迹奇事,将为「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保留(珥二31)。在未来大苦难的时期,神迹奇事还会接踵而来。「神迹」的希腊字是Semeion,诚如启示录十一章11节那死人复活的神迹将会发生。其实,以赛亚书九章6节里也提到,主的名是「奇妙者」,因此,神迹是毫无止息的。「奇妙」的希腊字为pele,即奇迹。今日的耶稣基督仍旧是行神迹的神,正如启示录十四章6至11节里记载的,将来此类启示将被释放。况且,启示的灵亦住在我们里面(路二26;林前二10)。老底嘉教会预表末日时,当祂以眼药膏抹我们双眼时,启示就会来到(启三18)。可见,神迹与启示性的方言恩赐并未随使徒时代的过去而止息。


····一般粗心大意的信徒们为了支持今日方言早已止息的论点,时常引用如下经文:「……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林前十三8)(十三章里主要是提到爱心)。若依原文来读,我们就会了解哥林多前书十二章31节里提到「那更妙的道」是指「爱心」。使徒保罗亦推崇那些恩赐应以爱心运行,因为爱时常是为了造就他人(林前八1),此乃所有恩赐的功能与目的(林前十四26)。


为了正缺无误地了解哥林多前书十三章8至12节,我们应当仔细阅读经文。若不仔细阅读经文与细察其实义,而仓促地、过早地作结论的话,谬误即会产生。答案即在12节内两个重的字:「如今」与「那时」里。目前,我们是否仍停留在「如今」的时代或是已经进一入「那时」里呢?谨慎阅读原文对我们将有莫大裨益。原文提及「那时」,指的是到「那个时候」,我们将会知晓,正如别人知晓我们一般。如今,我们部分的知识——并无法像别人知晓我们一般地知晓一切。「当那完全的来到」,是指我们与主面对面相见之时。因此,保罗用「如今」指称我们当今不完全的属世生命。「那完全之日」尚未来到,「如今」我只知晓一部分,方言、语言和知识上未过去。当我们收到正确原则的挑战时,那对哥林多前书十三章8节敷衍了事的阐释就站不住脚了。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7...
金灯台团契欢迎您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